居住智能化,还是买房智商税?
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下沉和延伸,智慧社区的发展已经超过10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AI、5G等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的打造,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然而,仅昆明市场而言,一切都还不明朗。
从去年开始的疫情,持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当我们渐渐对戴口罩、扫健康码、测体温习以为常,其实也为智能通行、安防、健康监测等智慧化应用搭建了场景。
当这些智慧化场景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房企也顺应着市场新的居住需求,投入智慧社区的建设与运营,随着在广度和深度上的不断拓展,智慧社区已进入高速扩张期。
那么,什么是智慧社区呢?
用大家可以理解的话来说,智慧社区就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智慧化生活环境。
早期的智慧小区主要是停车、监控、门禁、可视对讲等系统的硬件组合集成。
通过物联网技术,智能家居将家中各种设备连接到一起,提供家电控制、室内外遥控、环境监测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科技给生活带来了便利性和品质感。
着眼于未来居住新体验的智慧社区,则往前又迈进了一步。
智慧社区能够通过物联网实现对社区各类信息全面采集;通过人工智能提升居民生活体验,提升社区安全等级;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为管理实现资源整合、数据共享;通过移动互联网为住户和物业提供便捷服务。
支撑智慧社区持续发展,一定是有背景的。
首先,从大环境上看,推动智慧社区建设与国家战略级别的智慧城市建设一脉相承,方向对了,才能走远。
其次,从市场规模上看,截至2020年,我国智慧社区普及率已占到全国约40%,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人民币,未来还有望翻番。如此庞大的市场,必然吸引更多玩家入局。
(图源:《AIoT驱动科技地产行业报告》)
然后,回到房地产市场,政府调控政策频出,房企过去在土地和金融方面的红利不再那么高。在平稳发展阶段,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开发商需要新的突破口来挖掘新需求,从而实现盈利模式的转变。
最后,从产品上看,市场最终还是会从增量市场过渡到存量市场。当市场出现转向的时候,要想实现良性流通,房企发展的重点还是要回归到产品。创新产品、科技赋能、差异化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形成核心竞争力。
智慧社区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
由于行业还未实现标准化,各家房企的智慧社区又各具特色,所以我们很难说明智慧社区必须有哪些内容。
本文参照2020年5月1日正式实施的《智慧城市-建筑及居住区综合服务平台通用技术要求》来整理出智慧社区包含的系统。
该标准由住建部提出,归口于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符合标准只是最低线,想要差异化,还要在标准之上再做细化。
(云南好房研究院整理/制表)
可以看出,国标中的智慧社区主要分为五个模块。
其中,公共安全及监控系统从小区安全性出发;生活服务模块则是从便利性出发;信息系统能帮助物业降本增效;健康与养老系统着眼于老龄化社会;住区服务信用为信息化社会提供数据支撑。
鉴于智慧社区由多个模块构成,业务涵盖面的复杂性、多样性,使得智慧社区出现了不同的“玩法”。
目前,包括融创、万科、碧桂园、华润等百强房企均已涉足智能化布局,试点范围也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覆盖。
大部分房企没有科技基因,做智慧社区,就要在项目产品设计和互联网技术的迭代更新之间做协调。
因此房企与科技公司合作成为智慧社区开发的主流模式。
一些房企通过寻求与华为、腾讯云、阿里云、小米、微软、深兰科技等科技公司进行合作,以科技公司的技术、产品来推动智慧社区的打造。
(云南好房研究院整理/制表)
以科技公司的技术、产品推动地产项目智能化应用,房企和科技企业其实能够实现共赢,毕竟智慧社区是非常大的市场,想要在这条赛道领先,通过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是效率最高的方式。
不过也有一类开发商,走的是另外一条道路,通过借助母公司的背景推动智慧社区布局。比较典型的就是美的置业,美的集团的制造业根基和科技化基因下,在智能家居和智慧社区的打造上拥有先天优势。美的置业也把自己定位为智慧地产制造商。
(美的置业5M智慧健康社区 图源:网络)
智慧社区兴起势不可挡,那么昆明市场怎么样呢?
其实,昆明有许多实现部分智能化的小区。真正称得上智慧社区的项目,大部分还停留在概念输出阶段,在近两年会实现交付。
比如融创·人民路1979的产品发布会,提出“会思考的房子”,项目搭载的就是融创“3.0AI智慧家”。覆盖社区和家庭,其中社区模块包含归家门禁、车位安全、社区安全、智能呼梯、智能门锁;家庭模块从使用体验出发,包含悦己、成长、乐活、智能等内容。
(科技智能生活场景模拟)
前不久才举办了产品发布会的北京路新项目——美的·北京路9號,产品价值输出上,提炼了“地段”和“智慧”两个点。可见智慧家居和智慧社区是项目重要的营销切入口,项目也想借此在同地段竞品中,发挥差异化竞争力。
(美的·北京路9號产品发布会)
对于购房者来说,智慧社区虽然在房子原来的居住属性之上,添加了科技属性,其核心仍然是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这就要求开发商要从业主实实在在的需求痛点出发提供系统化的智慧生活解决方案,而不是为智能而智能。
在一线城市已经有不少智慧社区落地,但是部分“智能化”设备未能落实,或成为摆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原本就是为了便利、安全的生活,为什么反而闲置了呢?
这就不能回避智慧社区打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了——整合能力不足。
智慧社区并不是个单一的概念,而是一个非常全面的系统,衡量一个小区未来智能化可否实现的重要前提,涉及到硬件平台、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中心机房等等。
(碧桂园广佛里智慧慢城智慧社区管理系统 图源:网络)
不仅内容多,还涉及不同供应商、不同技术模块。
另外,完整的智慧社区打造,贯穿建筑开发前期到物业管理后期,这就至少有地产商和物业管理方两个不同利益群体。
这就非常考验地产商的统筹整合工作,以及后期对多方资源进行打通、整合。持续地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意味着也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资金。
部分智慧社区设备闲置,往往是因为由不同的团队甚至不同的公司完成,甚至智慧小区本身也彼此形成了一个个孤立、分散的“信息孤岛”,根本没有整合的迹象。
以智能家居这一模块为例,小米、美的、海尔、华为各自为阵,打造自己的生态链。也就是说你拿着华为的手机,想要控制小米音箱、海尔冰箱和美的电灯,就需要下载三个APP。
(物业管理还需要下载一个APP,功能就是门禁卡)
这就是加法,而不是减法,也谈不上智慧。
而无法实现整合的背后逻辑还是利益分配的问题。
前面我们也说到了,智慧社区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参与建设的主体众多,有地产商、科技企业、安防公司、系统供应商、物业管理等多方参与。
如果开发一个运营平台搭载所有智能服务,技术上通关了,但是因不同领域业务的整合而造成的利益分配问题也很关键。
毕竟涉及到人和利益,很容易出现一盘散沙的情况。如果各个智慧化场景出现壁垒,智慧社区将一直美好的停留在PPT上。
最后,无论如何发展,人都是核心,科技只是手段。智慧社区只有真正落地才能有附加值,否则就只是噱头。
当然了,等落地的时候,不知道会不会又因为和宣传效果落差太大迎来一波维权?
(欢迎评论区分享你对智慧社区的观点~)
END
关注云南好房,发现云南好房!👆
昆明楼市媒体矩阵:公众号【昆明楼市】、公众号【云南好房】、
小程序【春城楼粉+】、
抖音号【昆明楼市文锋说房】、【昆明楼市文锋】